北美Tech職場日記:打工仔也想升職

北美Tech職場日記:打工仔也想升職

打工仔也想升職

軟體開發要專精還是通才

北美科技業職場生存日記

楓葉國小K's avatar
楓葉國小K
Mar 10, 2025
∙ Paid
1
Share

在加拿大找工作那3個月的煎熬歲月,這是其中一條令我質疑自己過去的問題:

究竟以往在香港以“通才”為目標是不是個錯誤的決定呢?

記得2024年年初找工作的時候,接近9成看到軟體工程師招聘職位的要求都長這樣:

  • 3年或以上ReactJs經驗

  • 3年或以上.NET Core經驗

  • 3年或以上Azure管理經驗

大部份公司對員工的技術要求都偏向專精,要對某套開發框架有一定年數的經驗。更誇張的是我看過一位人資(Recruiter)在LinkedIn上分享說她認為全端開發(Full-Stack)的工程師其實是庸才,前端後端都會一點,以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什麼都不會,是她看不上眼的人。

我自問在香港的7年都是以通才為目標,雖然幸運地3個月就在加拿大找到軟體工程師工作,但回想起來如果以往的自己是專精某一兩項技術,說不定能換來更多面試機會?至少不會在看到職缺時就知道自己沒戲了。

man wearing gray T-shirt standing on forest
Photo by Caleb Jones on Unsplash

以通才為目標的我

過去的我一直以團隊或公司需求為重心去訂立我的個人發展方向:

  1. 40多人的中型開發團隊,我當時負責PHP後端開發所以專注學習PHP,加上要帶新人所以有一點點領導經驗

  2. 4人的初創開發團隊,全端開發加上雲端技術,客戶服務支援,基本上是什麼都要碰

  3. 公司要我建立新團隊,我就學習人力管理,專案管理及帶領實習生

  4. 公司內部團隊缺人設計網頁頁面,我就學習使用Figma

基本上就是公司或團隊需要什麼,我就學習什麼。所以在我的履歷上,技能的部份可謂包羅萬有:

ReactJs、VueJs、HTML、Javascript、JQuery…

PHP、CakePHP、Laravel、C#、.NET Core、Java、Spring Boot、Python…

Azure、AWS…

還有一堆開發會用到的工具如GitHub、SVN、JIRA等等,但大部份技術都只有1-2年經驗。

在香港,通才似乎是主流,大部份工程師都是以技術廣為目標,技術涵蓋越廣泛代表能處理的專案越多,工資自然就越高,這也許是我能夠在工作6年後就升到系統分析師(System Analyst)位置的原因之一。

殘酷的是,北美的市場並不一樣。

不少職缺我根本沒有相對應的技術年資去投履歷,能投和願意給我機會的,都是營運多項產品、技術棧非常廣的公司,例如亞馬遜(Amazon)、Workday。然而,這類公司的面試要求都是有名的嚴格及困難。

不過我僥倖地只花了3個月就找到現在的工作,職位需求偏向通才,主要接觸管道(Pipeline)和自動化(Automation),亦要開發及維護內部工程師使用的工具,技術棧包括PowerShell、Python、Bash、VueJs、.NET、Python等。主管也偏向聘請通才多於專才,因為他認為軟體開發的核心概念和框架是工程師的根本,掌握後要套用到不同語言上並不困難。

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楓葉國小K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writing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